洪水过后,这些饮食安全问题要警惕
洪水过后,洪水过后这些饮食安全问题要警惕(服务窗·夏季安全指南)
近期,饮食我国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安全给群众生活带来困扰。问题当洪水退去,警惕生活恢复常态时,洪水过后大家除了要做好排水、饮食清淤、安全消杀等工作,问题还需要注意饮食安全。警惕
洪水后,洪水过后如何保障饮食安全?饮食记者请相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食品安全
及时清理与洪水接触过的安全食品
洪水过后,不少人清点物品时,问题拿起沾着淤泥或者被水泡过的警惕瓶装水,擦洗瓶身后开盖就喝了。他们认为这些饮料和水没开封过、没过保质期,喝了也没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强介绍,当洪水接触到水瓶时,会在瓶口螺纹处的空间内流动,即使没有打开,洪水中的污染物也会进入瓶内。不仅如此,污染物也可能附着在瓶盖和瓶口的螺纹处,打开瓶盖时会被带入瓶内。
洪水带来的污染物,除了有看得见的泥沙、玻璃碎片外,还有一些病原体。曾强说,洪水中通常含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寄生虫等,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品会导致腹泻、呕吐、发烧、腹痛,甚至危及生命。
“洪水之后,需要及时清理所有接触过洪水的食品,包括未密封包装的面粉、米、糖、谷物,以及蔬果、肉类、禽类、鱼类、奶制品等。”曾强补充,所有存放在冰箱或冰柜中,但洪水曾淹没过其表面的食品,还有异味、变色、发霉或质地异常的食品,都要处理掉。
洪水还会造成家禽、鱼虾死亡。洪水后死亡的家禽或者鱼虾切勿食用,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乱扔。曾强解释,这些死掉的家禽和鱼虾在洪水里浸泡后,不仅携带了大量的细菌和病毒,而且可能经过有污染源的区域,受到重金属污染或者农药污染,食用后有中毒风险。
曾强提到,从洪水里捞上来的活鱼活虾最好也不要食用。“这些鱼虾也可能携带病菌或受到污染。”他说。
饮食卫生
彻底清洁洪水后的饮食环境
洪水之后气温上升,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滋生。曾强建议,洪水之后,需要对家中的餐具等进行彻底清洁和严格消毒。
“清洁可以先用热肥皂水或洗洁精,彻底清洗所有接触过洪水的餐具、炊具、食物容器等。”曾强说,消毒可以采用煮沸消毒或化学消毒的方法,其中煮沸消毒是将物品完全浸没在水中,煮沸至少1分钟;化学消毒是采用家用消毒剂,例如用含5.25%—8.25%次氯酸钠的漂白剂,根据商家提供的使用说明对物品进行相应消毒;对于一些无法彻底清洁消毒的物品如婴儿奶瓶的奶嘴、吸管杯等,要直接丢弃。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
曾强介绍,官方尚未确认饮用水安全之前,尽量选择瓶装水,或者饮用完全煮沸的水。如果无法将水煮沸,可以采用家用漂白剂对水进行消毒。此外,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饮用商用净水器制备的水。
洪水之后,农村地区的井水可以饮用吗?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主任田恩红介绍,对于被水淹没的大口井,首先要清掏和冲洗,随后用3%—5%漂白粉溶液清洗井底井壁,然后排干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再按加氯量10毫克/升到15毫克/升投加漂白粉,即按有效氯含量25%计算,每吨水需要加漂白粉40克到60克,浸泡12小时后,抽尽井水;最后,再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消毒后就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曾强建议,在吃东西前,个人要勤洗手、保持食物和环境清洁。“所有生吃的蔬果,在食用之前要彻底清洗;处理生肉、禽、鱼的砧板、刀具、容器,也必须与处理即食食品的器具分开,避免交叉污染;易腐的食品,购买或解冻后要尽快放入冰箱;烹饪时要确保食物彻底煮熟,有条件的可以即做即食。”曾强说。
个人健康
不适症状较严重,应及时就医
不小心饮用或食用洪水污染的饮品和食品,身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武汉市第六医院消化一科副主任肖丹介绍,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和呕吐等情况。“可能是轻度的稀便,也可能是严重的水样泻,每天排便次数可达数次甚至数十次,腹部也会出现隐痛、胀痛或绞痛,部位不固定,脐周多见,也可弥漫至全腹。”肖丹说。
此外,身体也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头痛等症状。“如果头部出现疼痛,可能跟感染有关。”肖丹介绍,如果吃的食物被寄生虫污染,身体还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
确认因饮食问题出现身体不适,该如何处理?肖丹介绍,对于症状较轻的人群,只需要一般治疗,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于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的患者,可以饮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在发病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多久才能恢复呢?肖丹介绍,出现轻微饮食问题,例如轻度消化不良,在适当调整饮食后,一般1到2天可恢复;出现中度饮食问题,例如普通食物中毒或肠道感染,经过规范治疗和饮食调整,一般3到7天可恢复。
“年老体弱者、基础疾病较多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恢复,这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洪水之后的饮食安全。”肖丹特别提到,即使经过调整或治疗后身体症状有所缓解,也仍要留意,如后续仍发生不适症状,不要擅自用药,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人民日报 记者 吴君)【编辑:刘欢】
(责任编辑:探索)
-
中新网东京7月9日电 (记者 朱晨曦)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8日,在“‘珍爱和平,促进友好’纪念研讨会in岩手”上,与会中日嘉宾围绕反思二战惨痛历史、重温中日邦交正 ...[详细]
-
中新网广州7月10日电 (记者 王坚)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0日通报称,该所南沙海洋生态环境实验站(南沙站)科研人员联合驻礁环保部门,近日在我国三沙市永暑礁首次发现一处绿海龟产卵场。中国科学院南海 ...[详细]
-
炎炎夏日孩子们迎来了欢乐而充实的暑期时光不过暑期也是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高发期暑假如何做到“安全不放假”?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暑期安全贴士↓↓↓夏季为溺水事故高发时段如何有效防止事故发生?什么是暑期里孩子 ...[详细]
-
中新网无锡7月10日电 (孙权 唐娟)“清閟阁园林的建设,将再现倪瓒艺术精髓,推动江南园林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助力无锡‘文化名城’建设。”10日,无锡倪云林艺术研究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无锡拟筹建倪瓒清 ...[详细]
-
大量业余选手涌入高危赛事骑行有乐趣 玩命不可取公路自行车赛事具有速度快、环境复杂等特点,天然存在一定风险。近期业余赛事事故频发,在4月举行的井冈山骑行赛事中,一位46岁的女骑友在疑似避让左侧越线骑友时 ...[详细]
-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最近中美关系有所改善。外交部如何看待?毛宁:关于中美关系,中方一贯按照相互尊重、和平 ...[详细]
-
文化互鉴架起“理解之桥” 上合智库专家共话文明互鉴与文化共兴
中新网天津7月9日电 题:文化互鉴架起“理解之桥” 上合智库专家共话文明互鉴与文化共兴中新网记者 王君妍上合组织国家之间如何通过文明对话推动文化共兴?正在天津举行的“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中 ...[详细]
-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美国政府8日宣布,美国将开始限制中国公民及其他所谓“外国对手”在美国购买农田,理由是出于国家安全考量。中方对 ...[详细]
-
中新网成都7月10日电 (记者 岳依桐)两颗由川芎、当归为原材料制成的合香珠,搭配颜色、样式不一的饰品,今年18岁的美国华裔青少年刘佳钰在老师指导下制作出一串独特的中医药手链。她闻着药材发出的清香,笑 ...[详细]
-
中新社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9日从中国应急管理部获悉,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1.5亿元(人民币,下同)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重点支持6省份做好防汛防台及地质灾害救灾工作。当前,中国已全 ...[详细]